实施工会“十大提升行动” 助力济宁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日期:2023-04-26 16:50 信息来源:济宁市总工会
信息来源:济宁市总工会
浏览次数: 字体:【

4月25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1场)。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钟称生介绍实施工会“十大提升行动” 相关工作情况,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盛向东介绍2023年“我是状元”劳动技能竞赛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岳书亮介绍2023年度为职工办好十件实事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工会“十大提升行动”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一年。市总工会将聚焦全市十大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十大提升行动”,为全市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会力量。

一、实施思想政治引领提升行动。丰富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形式,统筹用好省职工四德教育基地等阵地,开展全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命名活动。组织“匠心育人—劳模工匠进校园”,选树宣传一批各级先模人物,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大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组织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劳动我最美”短视频互动等活动,推动正能量成为大流量。

二、实施产业工人创新力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工会牵头抓总作用,加强与产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协同、联动,推动产改工作加力提质增效。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闭环融合的全链条赋智赋能体系,为产业工人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创设良好条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带动作用,着重抓好民营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激发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

三、实施劳动技能竞赛提升行动。聚焦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全市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广泛开展“创新走在前·建功新济宁”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优劳动竞赛,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50项示范性劳动技能竞赛项目。继续培育全员创新企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举办职工创新创效竞赛,开展“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持续深化“济宁工匠”建设工程,高标准建设市级工匠学院。

四、实施工会阵地建设提升行动。坚持公益性、服务性方向,推进工人文化宫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更好满足职工群众多元化需求。开展优秀服务职工项目和服务模式选树展示活动,将职工服务中心打造成资源丰富、服务多元、职工欢迎的平台。年内新建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30个,选树培育市级乡村振兴工友创业园30家。依托工会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定向化”岗位技能培训,促进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双提升。

五、实施依法维权提升行动。依托各级工会法律援助实体机构和山东省工会法律服务管理系统,为职工提供咨询、调解、仲裁和诉讼全链条法律服务,全年为职工免费代理法律援助案件1000件以上。大力推广工资(薪酬激励)集体协商“一样本两指引”,配合做好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持续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关心关爱,深化“安康杯竞赛”“查保促”等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

六、实施服务职工质量提升行动。推动落实《济宁市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工作实施方案》,不断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进一步叫响做实“四季服务”、心理健康、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等工作品牌,为职工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关心关爱职工身心健康,组织一线职工疗休养。持续推动工会妈妈小屋服务规范化建设、职工三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托育工作,进一步擦亮“会聚良缘·运河之恋”职工婚恋服务品牌。持续优化完善12351职工热线平台功能,继续实施一线职工“求学圆梦行动”。

七、实施劳动领域政治安全提升行动。有效发挥落实全总“五个坚决”要求长效机制作用,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及时摸排降薪裁员、劳资纠纷、生活困难等引发的风险隐患。持续开展职工队伍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排查化解工作,加强对劳动领域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联系服务。全面建设信息员队伍,进一步织密工作网络,不断提升信息支撑能力。

八、实施工会组织建设提升行动。深化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机制,强力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双覆盖双推进”工作。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推动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依法组建工会。持续开展“争创十佳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争做十佳职工信赖的娘家人”和模范职工之家“结对共建”活动。选优配强基层工会领导班子,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和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工作队伍。

九、实施“智慧工会”建设提升行动。积极对接省总数据交换平台,放大全市工会网上工作一盘棋、一张网架构优势。优化工会网上普惠服务体系,年内组织策划600余场贴近职工需求、深受职工欢迎的普惠活动。加强“智慧工会”网络和数据安全体系建设,筑牢“智慧工会”健康发展“防火墙”。

十、实施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行动。制定《2023年济宁市总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方案》,精准设计不少于10个专题讲座和17个主题培训班次的“大培训”活动,常态化开展“我的业务我来讲”。组织用好山东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系统,不断充实新知识、运用新理论、提出新方法,切实提高基层工会干部履职能力。建立健全重点工作督查制度机制,全力打造政治过硬、思想解放、勇争一流、狠抓落实、能打胜仗的工会干部队伍。

2023年“我是状元”劳动技能竞赛

近年来,济宁市总工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技能竞赛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总工会部署要求,组织动员全市广大职工,聚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培育“231”产业集群目标任务,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我是状元”劳动技能竞赛,全市各级工会累计开展各类竞赛活动1500项超过5000场次,覆盖60多个行业,30余万名职工。在提升职工队伍技能素质,推动生产技术创新和济宁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我是状元”劳动技能竞赛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创新走在前·建功新济宁”一个主线,突出“三重”(即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点领域)劳动技能竞赛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市、县和企业“三级”联动,推动全市劳动技能竞赛广泛深入长效开展。具体安排是:

一、明确竞赛活动主题,科学统筹规划竞赛内容。年初,按照上级工会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研究确定以“创新走在前·建功新济宁”作为今年的劳动技能竞赛的主题主线。面向全市广泛征集竞赛项目,研究制定全年工作计划。4月19日,作为全省连线的三个地市之一,济宁市与省同步举办了济宁市“创新走在前·建功新济宁”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优劳动竞赛启动仪式,安排部署并启动今年的竞赛活动。

二、突出示范引领,推动劳动技能竞赛广泛开展。坚持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围绕实施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引领示范性劳动竞赛。一是聚焦重大项目落地落实,组织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助力强力攻坚制造强市建设;二是聚焦重点工程项目安全高效建设,组织开展“六比一创”为竞赛内容的创新创优劳动竞赛,助力强力攻坚都市区建设;三是聚焦现代港航物流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助力强力攻坚现代港航物流;以点带面,推动劳动技能竞赛广泛开展。

三、强化“三级”联动,推动劳动技能竞赛深入开展。一是在市级层面抓示范引领。组织开展50项示范性劳动技能竞赛项目,引领带动全市各级竞赛活动广泛开展;二是在县级层面着力打造特色竞赛品牌,指导县市区总工会设立地方特色竞赛项目,培育打造特色亮点竞赛品牌;三是在企业层面狠抓竞赛落深落细,引导企业围绕生产经营、促进经济效益提升等方面,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服务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

四、健全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劳动技能竞赛长效开展。为推动全市劳动技能竞赛长效开展,将根据《济宁市职工“我是状元”劳动和技能竞赛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在市级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职工选手,符合条件的授予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章;制定《济宁市职工“我是状元”劳动和技能竞赛优秀项目等奖项评选暂行办法》,面向各县市区拟评选70个优秀竞赛项目,县市区优秀项目第一名选手,符合条件的授予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章。面向全市各级参赛单位和竞赛班组,拟评选70个优秀竞赛集体和70个优秀竞赛班组,符合条件的授予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状和市级“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2023年度为职工办好十件实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顺应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解决好职工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市总工会研究确定了2023年度为职工群众办好的十件实事。

一、关心关爱户外劳动者。投入专项资金90万元,在全市新建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30家,年内全市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达到350家,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户外劳动者免费提供休息、饮水、取暖、纳凉等一站式服务,努力为他们打造温馨港湾。

二、关心关爱一线职工。组织全市5000余名一线职工开展疗休养活动,使更多一线职工感受到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的温暖。

三、免费开展技能培训。依托各级工会培训机构,为返乡就业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免费开展“订单式”“定向化”岗位技能培训,促进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双提升,年内全市工会系统培训1000人以上。

四、免费开展法律援助。依托各级工会法律援助实体机构,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行动,为职工提供咨询、调解、仲裁和诉讼全链条法律服务,免费为符合条件的职工代理法律援助案件1000件以上,切实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五、免费开展心理服务。积极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心理咨询专家团队,深入企业车间、班组,为职工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发挥好“齐鲁工惠”APP线上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作用,不断深化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努力提升职工心理健康水平。

六、免费开展就业服务。创新开展“春风送岗”“阳光就业”“民营企业招聘周”“金秋招聘月”等就业服务活动,常态化为职工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各级工会全年为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群体协调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1500个。

七、实施一线职工“求学圆梦行动”。投入专项资金60万元,补助全市有需求职工提升学历层次,提升技能水平。

八、实施线上普惠服务活动。投入专项资金80万元,年内组织策划600余场惠工送蛋糕、惠工观影、惠工旅游等贴近职工需求、深受职工欢迎的普惠活动。

九、实施普惠托育服务活动。投入专项资金100万元,支持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开展普惠托育服务,推动职工三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托育工作覆盖面不断拓展,惠及更多职工,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十、实施婚恋服务活动。进一步擦亮“会聚良缘·运河之恋”济宁工字号单身职工婚恋服务品牌,年内开展线上线下交友活动100场次以上,切实为单身职工解决后顾之忧。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