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大众日报》(纸媒)刊发《嘉祥县高铁产业园实施“三大工程”产改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点赞嘉祥县高铁产业园创新实施产业工人“三大工程”,有效激活产业工人队伍一池春水,为打造高端制造业集群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强大内生动力。
原文如下:
嘉祥县高铁产业园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是全县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高端要素集聚区。近年来,嘉祥县高铁产业园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来抓,创新实施“三大工程”,有效激活产业工人队伍一池春水,为打造高端制造业集群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强大内生动力。
铸魂工程:党建引领,凝聚奋斗共识
坚持将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产改全过程,着力锻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的产业铁军。打造红色阵地,推动思想浸润。在园区“共享职工之家”等实体阵地开设“班前思政小课堂”,组织“车间微课”182场,覆盖1.2万余人次,实现思想引领润物无声。精心打造“万工红”宣传品牌,构建覆盖百余家企业的宣传矩阵,营造“处处是课堂”的浓厚氛围。树立先锋标杆,激发内生动力。组织劳模工匠、“祥城最美职工”等深入企业、班组开展成长分享会46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组建“劳模工匠+思政教师”宣讲志愿服务队,深入重点企业开展“思政课进企业”活动,打通思想引领“最后一公里”。深化党工共建,夯实组织根基。深化“组织联建、活动联办、人才联育、产业联促”的党工共建机制,实施“党工同建”工程,实现15家建有党组织企业的工会组织全覆盖。通过“党建+工会”系列活动,新发展产业工人党员15名,8名职工当选“两代表一委员”,切实提升了产业工人的政治荣誉感和组织归属感。
淬火工程:精技强能,锻造硬核力量
以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搭建多元化成长平台,畅通职业发展通道。以赛促练,搭建成才快车道。围绕园区“3+1”现代产业体系,每年举办机械加工、医药制造等层级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和技能竞赛近20场,带动万余名职工参与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助力500余名职工实现技能等级晋升。平台聚智,激活创新动力源。大力支持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建成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1个、专家工作室8个,近3年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80余项,培养技能人才300人。在此带动下,园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户,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户。匠心传承,培育人才生力军。高度重视工匠梯队建设和标杆选树,累计培育各级劳模16名。创新开设“工匠讲堂”,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开展技能培训和经验分享,助力职工提升专业能力、考取职业证书。近3年,园区企业职工中15人获评高级技师、9人获评技师、30人获评高级工。
聚力工程:服务暖心,构筑幸福家园
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通过构建普惠性、精准化服务体系,解除职工后顾之忧,凝聚发展合力。阵地融合,打造服务综合体。创新采用“工、园、企、职”多方共建模式,严格按“八有”标准建设,高标准打造占地超400平方米的“共享职工之家”,集健身充能、阅读学习、棋牌交流、观影娱乐、理论宣讲等多功能于一体,24小时不打烊、免费开放,覆盖周边企业1300余名职工,设施使用率达85%,成为传递“娘家人”温暖的温馨港湾。关爱精准,做实职工贴心人。始终坚持需求导向,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精准把握职工诉求。常态化开展“四季服务”活动,惠及职工数千人次。做优做细职工“关键小事”,举办集体生日会、企业团建30场,开设职工子女爱心托管班,组织青年联谊交友活动等,切实解决了职工育儿、社交等后顾之忧。文化滋养,绘就园区同心圆。充分发挥工会文化阵地作用,累计组织传统文化学习教育、红色观影、歌唱比赛等主题活动30余场,举办乒乓球、围棋、篮球、羽毛球等文体赛事60余场,开展电商直播、法律法规、家庭家风等专项培训27场次,全面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形成“快乐工作、健康生活”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