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县总工会:深耕“驿站+”服务模式 织就全域覆盖“服务网”
发布日期:2025-05-28 14:43 信息来源:济宁市总工会
信息来源:济宁市总工会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基本情况

微山县南北狭长,京杭大运河穿湖而过,特殊的地理特征,使工会组织服务职工存在着服务范围有限、管理难度增加等诸多问题。微山县总工会通过开展“驿站+”赋能活动,以“便民化布局、规范化管理、多样化服务”等举措,构建起城区、镇街、航道全覆盖的三级服务平台,实现了服务范围延伸、服务效能提升。2024年6月,相关做法入选全省工会重点创新案例,同年9月,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二、做法成效

(一)便民化布局,破解特殊地理服务困境。抓好顶层设计,统筹布局站点。深入城区、湖区乡镇、航运公司等开展调查研究,按照“工会主导、部门联动、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与交通、行政执法、相关企业等单位合作,在户外劳动者服务需求相对集中的活动中心、商圈、产业园、工地、码头等地建设35处工会驿站,构建起惠工便民的服务网络。在城区创新打造了工会户外劳动者流动服务车,依托运河航道微山湖段的趸船建设了两处“水上工会驿站”,被《工人日报》《大众日报》《山东工人报》和全国总工会新媒体等相继推介工作经验做法。

(二)规范化管理,畅通服务执行落实渠道。严格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明确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做好日常管理和安全使用,确保驿站规范运行。加大对户外劳动者的走访调研和沟通交流,听取户外劳动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工作。积极探索数智化赋能,打造6处智能化驿站,1处示范性驿站,采用自助式电子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设备,户外劳动者可自主通过刷居民身份证、扫“齐鲁工惠”会员二维码、刷脸三种形式进入驿站,实现智能化管理。完善基础设施,配备桌椅、茶吧机、微波炉、雨伞、打气筒、药品等凸显休闲服务的基础设施,满足户外劳动者遮风避雨、防暑御寒、饮水热饭等日常需求。充分发挥“职工之家” 和“齐鲁工惠”APP的作用,线上线下广泛宣传工会驿站的服务功能、服务对象、服务成效,不断提升工会驿站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让更多户外劳动者知晓“爱心驿站”、用好“暖心驿站”。

(三)多样化服务,打造职工贴心暖心家园。在水上驿站精心配置家人团聚房、厨房、洗衣房、船员会客厅、包裹寄存处等,方便船员临时停靠,与家人团聚、休息,同时还可为船员提供饮用水补给、垃圾接收、包裹寄存、航路问询、水文推送等特色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法律援助、安全培训、招聘求职等多元化“一船式”服务项目,真正成为水上劳动者的温馨港湾。发挥驿站“1+N”服务功能,集中开展“驿路关怀 爱心大放送”服务。在微山县示范性驿站推出“8元吃饱”套餐,解决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餐难、就餐贵”问题;在韵达快递工会驿站,邀请中医理疗师为快递员提供免费中医理疗、养生茶等,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建议。各类驿站共开展各类服务活动160场次,服务户外劳动者26000余人次。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因地制宜,构建特色服务网络。立足微山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充分考虑户外劳动者的分布特点和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工会驿站的布局。在城区、镇街、航道等不同区域,建设多样化的驿站,如水上驿站、流动服务车等,有效扩大服务覆盖面,解决了特殊地理条件下服务职工的难题。

(二)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服务管理效能。积极引入数智化技术,通过打造智能化驿站,配备自助式电子门禁系统、视频监控设备等,实现驿站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三)聚焦多元需求,提供精准贴心服务。通过深入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打造“1+N”服务功能,开展多元化服务项目,针对水上劳动者,配置家人团聚房、航路问询等特色服务;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推出实惠的就餐套餐和理疗服务等。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微山县总工会将继续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整合服务资源、优化服务内容,扩大服务半径,以点带面,建立面向职工、服务综合全面的“温暖娘家”,形成工会组建“广覆盖”,活动阵地“新突破”,服务效果“精实快”的工作新局面。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